服务热线
020-82089162
硅烷偶联剂在胶粘剂改性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价值。为了确保其改性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需要综合考虑硅烷偶联剂的品种、结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硅烷偶联剂只有使用正确才能效果彰显,如若使用方法不当,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品种选择:硅烷偶联剂的种类繁多,根据分子结构中的有机官能团和硅烷基的不同,可以分为氨基型、环氧基型、巯基型、丙烯酸酯型等。选择时应根据胶粘剂的基体材料、使用环境以及所需的改性效果来确定。例如,环氧基型硅烷偶联剂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常用于环氧胶粘剂的改性。
结构理解:硅烷偶联剂的结构通常包括硅烷部分和有机官能团部分。硅烷部分能与无机材料(如玻璃、金属等)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有机官能团部分则能与有机聚合物(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发生反应或相容,从而起到“桥梁”作用,增强有机-无机界面的结合力。
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水解反应在无机材料表面形成硅醇基,进而与无机材料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二是其有机官能团与有机聚合物发生反应或物理缠结,提高界面相容性和粘接力。
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
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应适中,过多可能导致体系粘度增大、固化速度变慢,甚至影响最终性能;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改性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添加时机:添加时机对改性效果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硅烷偶联剂应在胶粘剂制备过程的早期阶段加入,以便充分分散和反应。
混合均匀:硅烷偶联剂在胶粘剂中的分散均匀性对其效果至关重要。应采用适当的搅拌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硅烷偶联剂均匀分散在胶粘剂中。
固化条件:固化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也会影响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应根据具体配方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化条件。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大致分为3种,即表面处理法、直接添加法、二者兼用法。
1、表面处理法
步骤细化与注意事项:
溶液配制:确保硅烷偶联剂在所选溶剂(水、醇、酮、酯等)中的溶解度良好,避免产生沉淀或分层。溶液的浓度应根据具体材料和应用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推荐在0.5%~2%之间。
处理方式:浸泡、喷涂或刷涂是常用的处理方法。对于形状复杂或难以全面覆盖的表面,喷涂可能更为合适。刷涂则适用于小面积或需要精细处理的区域。
干燥条件:晾干时间取决于环境湿度和温度,一般建议室温下干燥24小时以确保硅烷偶联剂充分反应。若条件允许,烘干(80~120℃)可加速反应过程,提高效果。
效果评估:干燥后可通过剪切强度测试等方法评估处理效果,以验证硅烷偶联剂是否有效提高了粘接强度。
2、直接添加法
操作细节与效果优化:
添加量控制: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应根据胶粘剂或密封剂的配方和性能要求来确定,一般推荐在1%~5%之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
混合均匀性:在添加硅烷偶联剂后,应使用适当的搅拌设备和方法确保其在胶粘剂或密封剂中均匀分散。混合不均匀可能导致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效果。
迁移与固化:硅烷偶联剂分子在施胶后需要迁移到被粘物表面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固化前应给予足够的迁移时间。同时,固化条件(如温度、时间)也应根据具体配方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效果比较:虽然直接添加法的效果可能略逊于表面处理法,但通过优化配方和工艺条件,仍可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
3、兼用法
优势与适用场景:
综合效果:兼用法结合了表面处理法和直接添加法的优点,既能通过表面处理提高被粘物表面的润湿性和粘接性,又能通过直接添加法在胶粘剂内部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适用场景:对于要求极高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应用场景(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兼用法可能是最佳选择。
操作复杂性:虽然兼用法操作相对复杂,但通过精细控制每一步骤的条件和参数,可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兼用法则是被粘物表面用偶联剂稀溶液处理(按1中的溶液配制),胶粘剂中也要加入适量的硅烷偶联剂。虽然有些麻烦,效果却是最佳。
所以,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对象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控制各步骤的条件和参数,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作者整理了实际使用硅烷偶联剂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下:
1、硅烷偶联剂具有选择性,并非一种偶联剂便可适用于任何体系,而是需要匹配,除了按照偶联剂的有机活性官能团与聚合物的反应性选择外,还要考虑体系的酸碱性。
例如:氨基硅烷偶联剂适用于环氧、酚醛、三聚氰胺、聚氨酯、脲醛、氯丁橡胶等胶粘剂;
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适用于环氧、聚氨酯、聚硫橡胶等;
KH-570适用于丙烯酸酯(瞬干胶、SGA、厌氧胶等)、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KH-580、KH-590适用于环氧、聚硫、硅橡胶等;
A-1160(γ-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适用于酚醛、聚脲、脲醛等胶粘剂。
偶联剂具有一定的酸性或碱性,胶粘剂中聚合物和填料也有一定的酸性、碱性,如果酸碱配伍则有较好的偶联效果。
经实验测定,KH-550碱性较强,ND-42接近中性,KH-560呈弱酸性。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不饱和聚酯、丁腈橡胶、氯丁橡胶、PVB、CPVC呈弱酸性;尼龙、脲醛树脂、蜜胺树脂显碱性。无机填料二氧化硅为酸性,轻质碳酸钙为碱性,氧化铝为弱碱性。
2、硅烷偶联剂真正起作用的是紧密吸附在被粘物或填充剂表面的1~3个偶联剂的分子层,尤以单分子层厚度最佳。直接添加于胶粘剂中的硅烷偶联剂适宜量为树脂或橡胶的质量分数1%~3%。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粘接,可用质量分数0.5%~1%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处理被粘物,水洗后干燥再涂胶粘接,效果最为理想。
如果硅烷偶联剂用量过多,水解后的硅醇不能完全与被粘表面反应,积累在表面,成为隔离层,影响已与表面结合的偶联剂再与胶粘剂偶联。因此用量太多,反而有害无益。
3、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反应是实现偶联作用的基本条件。必须控制好溶液的组成、PH值和搅拌时间,以保证水解反应完全、水解产物稳定。一般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水解。
4、配制硅烷偶联剂水溶液时,无需使用去离子水,更不能使用含氟离子水。
5、水解产物易缩聚的硅烷偶联剂,易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物,应现配现用,一旦出现白色沉淀,则不能继续使用。
6、几种硅烷偶联剂的并用,能适合不同粘接体系所需要的多种官能团,且能调节控制水解速度和反应活性,可获得最佳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7、处理无机填料的硅烷偶联剂用量可按填料的质量分数1%左右计算,并应保证硅烷偶联剂水解反应的最低水量。
例如:每水解1g硅烷偶联剂
序号 | 硅烷牌号 | 需要水(g) |
1 | KH-560 | 0.23g |
2 | KH-570 | 0.22g |
3 | KH-580 | 0.28g |
4 | KH-590 | 0.25g |
5 | A-151 | 0.28g |
6 | A-171 | 0.27g |
8、KH-550与KH-560并用具有协同增效性。二者的活性基团相互作用所得-NH基,可与环氧基团进一步反应,形成更大的交联网络结构,从而使性能更加提高。
9、常用的KH-550硅烷偶联剂属自催化型偶联剂,在水溶液中呈碱性,遇水后几乎全部水解,氨能催化硅醇加速缩聚成不溶聚合物,而使溶液混浊,但KH-550的稀水溶液较稳定,原因是水解后产生的硅醇与氨基发生环化作用形成内氢键的七元环,减慢了缩聚反应进行。
10、若处理金属、玻璃、陶瓷表面时,宜用质量分数0.5%~2%的硅烷偶联剂醇(甲醇、乙醇或异丙醇)溶液,采用浸泡、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处理。根据基材的形状和性能,既可随即干燥固化,也可于80~180℃保持1~5min干燥固化。
11、硅烷偶联剂用于处理无机填料,对石英粉、白炭黑,空心玻璃微珠等效果最好;陶土和氢氧化铝次之;对不含水的碳酸钙效果欠佳。
12、配制双组分无溶剂环氧胶粘剂若使用氨基或巯基硅烷偶联剂(KH-550、KH-580、KH-590、KH-602、KH-792、ND-42、ND-73)不能加入主剂之中,因为氨基和巯基能与环氧树脂缓慢反应影响贮存期;如果使用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如KH-560等,不能加入固化剂组分内。也有案例表明,主剂和固化剂都可加入适量的硅烷偶联剂。
13、一般的硅烷偶联剂有机活性官能团与聚乙(丙)烯、聚苯乙烯、ABS等热塑性聚合物缺乏反应性,几乎无偶联效果,而叠氮硅烷可用作热塑性聚合物的有效偶联剂。
14、常用硅烷偶联剂如KH-550、KH-560等,主要用于无溶剂型和溶剂型胶粘剂,而对于水性胶粘剂因水溶性和稳定性不好,改性效果较差。
15、丙烯酸酯密封胶中加入质量分数0.25%的KH-560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对玻璃和木材的湿态和干态剥离强度。
16、在透明丙烯酸酯密封胶中加入KH-570硅烷偶联剂,可提高粘接力和耐水性。